分享一些最近在与朋友交流时的体会。
首先就是很多的大型平台站点,或者比较知名的目录站点上,都存在非常多的低竞争机会。
比如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平台,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看成一个信息调研渠道。
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从商品目录上找词的经验,无外乎就是将这些产品词统一获取下来,然后批量查询关键词数据,再从数据中发现机会。
或者换个思路,借助第三方的数据调研工具,将自己的需求输入进去检索也可以很方便获取到很多产品方向。
类似这样的平台有很多,大的、小的、综合的、垂直的、等等等等,只要我们愿意去搜索便能发现不少结果。
所以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、自己也感兴趣的方法,不断精进技能就好了。
等发现了自己的想做的方向,然后就是执行与实操了。
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动手去做,然后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及时反馈后不断调整。
但实际情况却是,平时工作中见过不少小伙伴在执行的第一步就在不断纠结。
纠结选什么样的域名、纠结选什么样的主题,甚至纠结首页轮播图组件上要放几张图片,等等吧。
我理解“要做就做到最好、注重细节、完美”这样的要求,但是要明白一个关键词方向的时间窗口可能是很短的。
你发现了这个机会,没准此刻别人也发现了这个机会。
如果你只用了一天甚至半天时间,便将这个站点上线上去了,自然就有了那么一点点先发的优势。
上线上去之后,自然就可以通过真实的用户反馈再回过头调整网站的样式。
我觉得这种用真实数据来指导网站调整的方法,要比单纯的“我以为”好一些。
另外网站的成功率是很低的,尤其是现在算法更新频繁,对新站点的要求似乎是越来越严厉。
并不是说我们上线了一个网站,投了时间精力之后这个网站就能成功,很多时候即便花费了不少心血,最后不成功的案例也是一大把。
那对于我们这种没什么资源的人来说,比较好的一种策略就是,用数量来博取成功的概率。
这里的“数量”有两种方向。
一种是关键词的数量,比如我尽可能将这款产品的长尾关键词都做掉,并且也尝试着使用程序化方式去拼接长尾关键词来做,尽可能完善整个网站的内容体系。
另一种则是网站的数量,比如我选择一百个不同的产品方向,并在这些方向上都搭建一个站点来测试,并根据数据反馈不断填充网站内容。
至于选择哪一种,综合自身的能力、精力、兴趣等因素来决定吧,毕竟网站运营这种游戏更看重的是“长跑”能力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