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好像没做什么事情,都是一些日常工作,聊聊我们自己的一些感受。
前段时间被一个小伙伴问及我们后端使用什么 ERP 管理商品信息,以及有没有使用类似某某之类的办公软件。
统统没有。
因为我觉得使用谷歌表格就能完全管理得过来,根本没有什么必要花成本去上线什么 ERP 之类的软件。
过程中需要管理的无非就是货源信息与发货的一些资料,通过简单维度的数据表格便能做的很好了。
并且我们的仓库基本没有存货,都是采购一批发一批。可能也是自身实力不济吧,也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库存产品。
至于团队协作之类的软件就更没有了。
单纯的信息沟通,通过邮件与微信完全能应付所有的工作场景了。而类似知识库这样的需求,我们也是通过 Sheets 来完成的。
理由主要有两点,一是 Sheets 这款产品免费且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(配合 Scripts 功能基本能实现所有需求),二是这款产品的多成员协作足够简单高效。
可能这个过程中,对信息的维护需要耗费不少精力。但好好做好这部分工作是完全值得的,毕竟这些内容都是团队工作成果的沉淀,完全可以供我们后续复盘使用。
那这些基础工作做完之后,后续便可以在同一套操作流程的指导下,去管理我们运营的这些站点了。
无论是内容的更新、反馈数据记录,还是后续询盘管理与订单管理,都可以很方便实现高效运作。
说到这里,还想继续聊聊 AI 的自动化流程。
起初刚接触这件事时,我的态度是集成程度越高越好,人工越少干预越好。
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,我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去开发这套体系,过程中充分利用了 N8N 与 Sheets 这些软件的能力。
但是实际使用下来,你会发现这些所谓全自动的流程并不是那么好用,偶尔这些流程还给你帮倒忙。
拿小语种文案的翻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我一般是将英文文案写好之后使用 AI 将其翻译成小语种,通过 Prompt 来控制翻译的格式要求与输出的要求。
等翻译结果出来之后,再通过 WordPress API 方式将内容自动发布到我们的网站上。
流程思路一点问题都没有,整个流程的开发其实也非常简单,在 AI 的协助之下基本一个小时便可以做完。
但是这样的高度集成流程,总会有出错的时候。
比如 AI 模型的响应超时,或者 AI 输出格式不对(你明明需要 Markdown 格式文案但是 AI 却给你通常格式文案),于是就会导致后续流程处理报错。
于是后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网站上,自己花时间进行手动调整。
像这样的案例仅仅只是我列出来的一个很小的案例,实际工作环境要比这个复杂得多,且出错的几率也大得多。
所以我现在更倾向于利用技术去加快自己的工作效率,而不是利用技术去替我工作。
整个环节中,我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,我得随时可以决定流程应该怎么走、素材应该怎么处理,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