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一直在上线网站并制作内容,简单分享下我最近运营过程中的一点想法。
自从 AI 出现之后,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然流量越来越不好搞了。
虽然 AI 在内容创作上有一定的帮助,但是我觉得这对于搞流量的团队来说并不是个好事。
现在去看搜索结果页面,顶部的 AI 概览就已经薅去了绝大部分流量,且页面中部的 FAQ 信息现在也有 AI 总结了。
结果就是,用户搜索任何一个信息类关键词,基本不用点击任何链接就基本能获取到答案了。
信息类关键词没办法做了,剩下的商业类关键词也不好搞。
因为你随便搜索一个稍微有点流量的商业类关键词,顶部几乎清一色的广告选项卡,留给低竞争关键词的生存空间非常有限。
而且现在的算法更新越来越频繁,如果只是单纯从谷歌搜索引擎获取流量,风险也越来越大。
我自己有做过测试,相同业务的同一个产品,年初做的站点和这个月做的站点,在初始的自然搜索表现上截然不同,算法似乎是越来越苛刻了。
基于这样的种种变化吧,所以我们自己使用的策略就是尽可能下苦功夫,尽可能将站点微型化、垂直化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我前段时间在论坛上发现了个比较小众的用户需求,很多摩托车骑手在讨论佩戴头盔上的某个替换件应该是去哪里买。
有用户反馈应该去亚马逊平台上找到品牌店铺,但实际情况是该店铺并没有上架对应产品。而有上架这款产品的卖家,其型号又不对。
痛点出现了,此时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垂直型网站且也有上架这款产品,那这一小撮特定人群肯定会慢慢变成你的拥趸。
而且这种关键词基本没有很大的搜索量(每月一百左右),属于是无人问津级别了。
这么点搜索量,大的团队根本看不上,也不愿意为此付出资源去竞争。而且做付费投放的话,里面涉及到的产品型号又很多,很少有投放团队能花精力去调研。
于是这种产品自然就成了我眼中的香饽饽了,可以的话直接购买一个 EMD 域名,并逐步将其上线上去。
当然在上线这样一个垂直网站之前,务必要做好产品信息的调研,将网站上的内容做细,这非常重要。
因为这种垂直网站面对的是专业的垂直人群,人家一看产品信息就大致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。如果马马虎虎去做页面详情的话,就会导致跳出非常严重。
另外把内容细化会有一个好处,就是一旦你的产品质量、用户服务过关的话,用户是愿意将你的网站服务推荐给自己的那个小圈子的。
慢慢积累下来,这个网站在垂直小圈子里面的知名度自然而然也就起来了。
别小看这种站点,虽然流量非常非常低,但转化情况足够好。
且因为整体竞争不大的缘故,产品的利润也比较可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