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看资讯,发现谷歌搜索引擎官方发布了又要更新垃圾内容算法的消息。
现在看到这样的内容,我已经感觉不到波澜了,大不了最坏的情况发生,又有几个网站被祭天呗。

为此我还特地去查了去年跟今年的算法更新记录,发现这几年更新的进度还挺频繁的。
但是我现在倒没什么特别的体感,除了去年那次三月更新与十一月更新,我自己有几个网站直接被干掉,其余的几次更新对我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。

没准这次更新还跟往常一样,雷声大雨点小。不管怎样平常心对待吧,按照自己的内容更新节奏与步骤去做就好。
而且我现在对做出几十万流量的站点,已经没有多大能力了,毕竟今时不同往日。
过去选中一个好的方向后,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去大规模生产内容,无论是找写手买还是找人工洗稿,似乎都能行得通,且搜索引擎大概率给你出词并给一定的排名。
并且那时候程序化模式也特别奏效,只要关键词公式定位得好,基本一做一个准。
另外外链这块的违规操作,搜索引擎也没那么敏感。基本短时间内花点成本便可以将网站的整体权重推上去,似乎一切都不是那么难。
但自从三月更新,叠加 AI 的生成能力越来越强之后,搜索引擎对内容生产的要求开始愈发严格。
我自己实操过的就比如:批量 AI 生成内容大概率挂掉,大批量内容上传大概率挂掉,外链上的一些违规操作大概率挂掉。
还有就是对各种滥用的开始规范起来(老域名、寄生、API Indexing 之类的),似乎现在做 SEO 开始越来越考验耐心,而非单纯的技术。
毕竟技术内容就那些,潜下心来认真实操一下,最长一两个月都是能搞定的。难的是耐心坚持下去,可能这就是做自然流量最大的门槛。
所以现在还想着几个月就能把站点做起来,流量直接飙升并迅速赚钱的,完全可以死了这条心了(有强大资源的除外)。
但是不管后续搜索格局怎么变化,这种自然流量的模式肯定是可以继续深入玩下去的,有点区别的就是怎么玩了。
一种模式是有资源,比如我们有工厂且国内有供应链的优势,那这种情况下我的网站永远有机会。
只要坚持去做内容,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客户的面前,肯定会得到询价的机会。
实在不行在所有样品包装上印刷上自己的品牌与网站,长久分发积累下去也会得到小圈子里的曝光。
二种模式是多渠道建设品牌,我看的比较多的是在社媒与论坛上分发内容。
但是这种模式我自己做得不多,因为我实在是没有精力,且我们团队 SEO 做得还算是马马虎虎。
不管怎样发展,耐心坚持按照自己的路径去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