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下两个实操的案例,只说思路,不列数据。
先说一个朋友分享给我的工具站案例,他主要做某个大型产品的周边资源下载。其运营的逻辑也比较简单,就是蹭流量的模式。
比如现在有一个全球比较知名的产品,直接去搜索这个产品的主关键词,肯定能发现不少与之相关的周边信息。
像最近亚马逊推出的 AI 编程工具 Kiro,那我们就可以观察下这款工具的后续使用情况,到时候决定看看能不能做这款产品的周边资源。

我简单使用谷歌搜索的下拉框自动填充发散了思路,就可以看到不少可以下载的领域,像上图中的“kiro bold font free download”便是一个方向。
当然这个领域能不能深入去做就得另说了,毕竟还得继续调研一下。反正这种围绕大平台、大产品来做周边的思路完全是可行的。
因为用户需求是多样的,产品官方团队不可能做得到面面俱到。一是他们可能没有精力去维护小众需求,二是他们可能也不屑于做这种小的产品。
既然如此,也就给我们这些小团队留下了相应的机会。
说完这个工具站点的案例,再来说说我实操的一个电商站点案例(只会做电商了),也多是使用蹭流量的策略。
主要使用的是两种方法,一是节日类关键词,二是热点类关键词。
比如我现在是做 yoga pants 这款产品的,前期除了在网站上线常规的商品详情页面外,还可以使用节日类关键词去继续补充长尾流量。
其关键词的公司类似于 Yoga Pants for 『节日』,Yoga Pants for Christmas,Yoga Pants for New Year,等等等。
当然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节日,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实际情况去做具体调研。
另外除了这种节日外,还有场景类关键词,气候类关键词,等等。
其实这种关键词公司的思路之前分享过,这里不再赘述了,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。
另外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可以适当抢占并提前布局季节类关键词,在人工忙得过来的前提下完全值得投入。